江西是从哪个朝代开始有的?从“吴头楚尾”到省级行政区,3000年地名变迁藏着答案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0:34    点击次数:131

💡 温馨提示:⭐️ 设为星标,更新不走丢。因为信息流排序动态变化,星标是确保每次更新都能稳定收到新内容的方式,避免错过内容更新。

图片

你或许听过“江西”这个名字,但你知道它最早叫什么吗?从先秦时期的“荒服之地”到唐朝定名,再到元朝成为正式省级行政区,这片土地的名称变迁,藏着一部浓缩的中国行政区划史。今天,我们用考古发现和史料记载,还原江西“诞生”的全过程。

一、先秦:没有“江西”,但有3000年前的文明古国

商周时期,江西还没有统一的名称,但考古发现颠覆了“南方蛮荒”的认知。

吴城遗址(商代):位于樟树市,是长江以南规模最大的商代城址,出土青铜器、陶器1100多件,证明这里早在3500年前就有成熟的方国,考古学家推测为“虎方国”都城。

新干大洋洲商墓:1989年出土青铜器475件,其中“伏鸟双尾青铜虎”重达53.5公斤,是商代青铜艺术巅峰之作,说明当时江西存在与中原对等的青铜文明,《史记》中“淮夷、虎方”的记载由此得到印证。

这一时期,江西地处吴、越、楚交界,被称为“吴头楚尾”,但始终是独立的文化圈,为后来的地域认同埋下伏笔。二、秦汉:首次纳入中央版图,名字跟着“郡”走

秦始皇统一六国后,江西首次被纳入中央行政区划:

设九江郡(范围包括今江西大部、安徽南部),治所在寿春(今安徽寿县),这是江西地区首个大一统政权下的行政单位。

西汉初年,拆分九江郡设豫章郡,下辖18县(今南昌、九江、赣州等均在其中),郡治南昌县(今南昌)。《汉书·地理志》明确记载:“豫章郡,户六万七千四百六十二,口三十五万一千九百六十五”,这是江西地区最早的人口数据,标志着中央对这里的治理走向成熟。

此时虽无“江西”之名,但豫章郡的设立,让这片土地有了相对固定的行政范围,为后来的名称演变奠定基础。三、唐朝:“江西”之名正式诞生,源于一条“道”的划分

唐朝的行政区划变革,让“江西”首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。

唐太宗设10道,江西属江南道;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,江南道拆分为东、西两道,江西属江南西道,治所洪州(今南昌),辖境包括今江西、湖南大部及安徽南部。

这是“江西”二字的由来——“江南西道”的简称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记载,江南西道下辖19州,户口“户十五万三千八百八十三,口七十八万七千三百六十四”,人口规模在南方各道中稳居前列。

从此,“江西”作为地域名称逐渐固定,即便后来行政区划调整,这个称呼也被沿用下来。

图片

四、元朝:从“道”到“省”,江西成为正式省级行政区

元朝是中国行省制度的开端,也是江西作为省级行政区的起点。

至元十四年(1277年),元廷设江西等处行中书省(简称“江西行省”),治所龙兴路(今南昌),辖境包括今江西全省、广东大部。这是“江西”首次成为省级行政单位名称,范围与今天的江西省已非常接近。

《元史·地理志》详细记载了江西行省的行政区划:下辖13路、2直隶州,户口“户二百三十七万一千四百三十六,口一千一百八十四万五千七百四十”,在全国10个行省中人口密度位居前列,可见其在元朝的重要地位。五、3000年变迁背后:江西为何能成为“千年老省”?

从商代的“虎方国”到元朝的“江西行省”,江西的名称和范围虽几经变迁,但始终保持着相对稳定的地域认同,这背后是三大支撑:

地理闭环:东有武夷山、南有南岭、西有罗霄山、北有鄱阳湖,天然地理单元让这里容易形成统一行政区域;

文化同源:从吴城文化到庐陵文化,江西始终保持独特的文化脉络,科举鼎盛、商帮活跃更强化了地域凝聚力;

交通枢纽:赣江-大庾岭商道让江西长期成为南北交通核心,行政地位随经济重要性不断提升。

如今,当我们再说“江西”时,喊出的不仅是一个地名,更是3000年从未中断的文明密码。数据来源:《史记》《汉书·地理志》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《元史·地理志》、江西省博物馆《江西古代文明陈列》、《江西通史》(江西人民出版社)等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